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語文知識點 > 寫作
首先,我想跨越時空,問一個問題: 你認為你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也許徐志摩會說: 我最大的亮點是心中的康橋。 也許達芬奇會說: 我最大的亮點是蒙娜麗莎那永恒的微笑。 也許蘇軾會說: 吾之亮點也,乃 但愿人長
2016-07-15
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遲了。 天空,流動歲月的云。那場火還在燒嗎?美得心痛的風(fēng)景固化為刺,鯁在您的咽喉,紅腫、發(fā)炎、結(jié)疤。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恥辱。飛濺的血淚濕透你最蒼白的靈魂。飄的風(fēng)輕輕地,
2016-07-15
父愛,一生的財富 父愛是山,呵護生命的火;父愛是火,點燃希望的燈;父愛是燈,照亮前行的路;父愛是路,引領(lǐng)你的一生。 曾經(jīng)不懂父親筆直的脊梁因何彎曲,不懂父親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親濃黑的秀發(fā)因何斑
2016-07-15
第一天 砰! 電梯關(guān)上它沉重的門。我和眾人默立著,似乎一根根木樁立在擁擠的箱子里。我家剛搬來不久,本想和眾位鄰居搞好關(guān)系,但當(dāng)我與別人的眼神相對時,還未等嘴角上揚,對方早已把頭轉(zhuǎn)向別處。唉,深深的感嘆
2016-07-15
它們在哪里呀,它們還在開嗎?我們就這樣,要在木棉花的季節(jié)走出初中的大門。 題記 我們的摩天輪己停下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換取的是高中的更廣闊的學(xué)習(xí)天地,卻為何仍留戀格子里的春天? 啊,再在校園里走一走
2016-07-15
借物聯(lián)想引發(fā)情趣 文章的開頭或從遠到近,或由此及彼,從別的事物寫起,再聯(lián)想到要寫的事物上來,借以烘托要寫的事物。 如一學(xué)生這樣寫《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別,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應(yīng)該
2016-07-15
精辟修辭韻味悠長 用修辭手法開頭,易抒寫作者心靈的感悟,引發(fā)讀者賞讀的情趣。 1.比喻 開頭設(shè)喻,以引起讀者對要說明的事物或道理的興趣。如《中國石拱橋》開頭: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對比 用對比來
2016-07-15
引用經(jīng)典彰顯底蘊 開頭引用警句、名言、詩句或俗語、諺語等,能增強開端的氣勢,使人感到崢嶸、高遠,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幾種常用的: 1.詩詞開頭 以詩句開頭,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如: 莫等閑
2016-07-15
高爾基曾說: 寫文章,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里的定調(diào)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 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個好的開頭。別開生面、新穎別致的開頭,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讓人產(chǎn)生一種欲讀之而后快之感
2016-07-15
早出晚歸,卻不知朝陽何時升起,夕陽何時落下. 一一一題記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一一 好累啊,生活真是沒有意思! 難道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只要做個有心人,就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四季中做個有心人
2016-07-15
有人說:父親是孩子的守護神,而孩子是父親的天使。但我有點恨我父親。 父親,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可他有病,腿腳經(jīng)常疼痛,行走很不方便。他瘦骨如柴,面如黃土,只有那雙眼睛黑得發(fā)亮,還有一些生機。可是他
2016-07-15
心,是指我們胸腔內(nèi)那顆有規(guī)律跳動的心臟,還是指那溢滿思考與感情的心?或許,無論是哪一種心,都可以用心諦聽世界。 一、心隨詩情 在雨打殘荷的日子里捧一杯香茗,翻閱手中那些泛黃的詩詞。閉眼,用心去聽那古人的
2016-07-15
每次,我?guī)е\的心,光臨彼境。山水綠開,層花欲燃。它輕歌曼舞,步步生蓮。 做個有心人,扎入詩的世界。我是個有著敏感心靈的人。若無心,豈能領(lǐng)會到人類閃光的思想、熱烈的情感?有心,領(lǐng)會了青蓮居士 仰天大笑
2016-07-15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與其抱殘守缺,不如選擇果斷放棄。 題記 當(dāng)我仰望燦爛的星空,用冷靜思索喧囂的人生,用激動開啟思想的大門,我不禁這樣想:有時候,應(yīng)該學(xué)會選擇放棄,因為,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抱殘守缺是苛求
2016-07-15
人生的選擇 人生路漫漫,我們選擇宏偉的目標(biāo),毅然奮進。在前進中我們披兩肩霜花,灑一路豪歌,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選擇,我們愿選擇美麗的人生。 花兒面對更替變換的四季選擇綠意盎然的春天,青松面對遼
2016-07-15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lc9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