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每個人都有鄰居。我家那層雖僅有兩戶人家,但關系是親如一家。
我們一家已經(jīng)在那里住七年了,當我是學前小班時,我的父母就與他們相識了。據(jù)我了解:我的鄰居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他們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大女兒已經(jīng)成家,小兒子則在打工,至于干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的鄰居大叔與他的妻子已年過半百了,大叔依然在上班。平時大叔和他兒子都去上班,鄰居大媽也就是收拾下房子,晚上便做些小菜,給勞累一天的家人享用。
在平常,我們兩家也是互幫互助,有難就幫,我們都會相互照料。
記得有次,我母親因緊急開會,導致下班時間延時,這又正好趕上我放學,我敲了敲自家的門,沒人開門,我就又敲鄰居家的門。“大媽,我能不能借用一下您的電話,我母親不在家,我能給她打給電話嗎?”我說。大媽聽完后,二話不說拿起了手機并給了我,讓我給母親打電話,電話中,大媽又知道了母親要晚點回來,讓我先在她家待上一小會。她知道情況后,便用水果和水來招待我,非常熱情,我呢,一面感謝她的好意,一面寫著作業(yè)。
過了有三十分鐘吧,門口有了敲門聲,大媽聽見后,問了問誰,然后開了門。開了門,一開原來是我母親,母親一邊感謝大媽這么長時間照顧我,一邊叫我出來也謝謝大媽。大媽聽見后笑了笑說:“沒事沒事,都是鄰居,客氣什么?有空常來玩!”
在那之后,我母親得地從鄉(xiāng)下姥爺家,帶了點新鮮的瓜果蔬菜,得地給大媽。大媽收到后也非常開心,也客氣的謝我們。此后,比如她家水管壞了,電視看不了,網(wǎng)絡不行等等,只要是他們干不了的,都來找我父親給他們幫幫忙,我父親也一樣,熱情幫他們。
就這樣,在這互幫互助的環(huán)境下,我們家才能生活的更加充實,更加美好。也許,這就是鄰居吧!
鄰居
一面斑駁的矮墻,隔開了兩家鄰居;一棵蔥郁茂盛的棗樹,情系著兩戶人家。
“可欣回來啦!”鄰居大娘端著碗坐在門檻上,我笑呵呵地點了點頭,騎車直奔家門。大娘體態(tài)豐滿,尤其是坐著時身上圓乎乎肉墩墩,笑起來卻總是暖暖的。
每次回到家,總要先看一看那棵偏愛我家的棗樹,看著它漸漸孕育果實,我就感到心滿意足。停好車,抱著沉重的書包一顛一顛跑進屋,嘴里喊著“媽”,好似久別重逢的場景。
進了屋,疲憊的我重重栽進沙發(fā)里,啃著蘋果,打量媽媽。媽媽坐在旁邊,戴著老花鏡正給親戚家的小孩做棉襖,針線一上一下起伏著,所到之處縫得嚴嚴實實。
“可欣,大娘家的棗能吃了,你快來摘吧!”隔著一堵墻,都聽到了大娘嘹亮的嗓音招呼我。“哦,好嘞。”
既然大娘這么說,我也不客氣,直接搬來個人字梯,爬上了那不足兩米半的矮墻。大娘擔憂地看著我說:“可慢點,別摔著了。”“沒事兒,爬這都爬好幾年了,熟門熟路的。”我大手一揮,豪邁地說著。大娘呵呵笑了,黝黑的臉上有了明顯的皺紋。
我每年都會爬上這堵墻摘棗吃,而大娘家不僅有棗樹,還有石榴樹,可種在角落,長勢不好,石榴永遠不會超過二十個,但每次都有我的份。
“大姐,這是別人送給我們的月餅,還挺好吃的,給你拿點讓孩子嘗嘗,好像是紫薯面做成的。”媽媽掂著一袋月餅遞給了大娘。
也許是大人們之間經(jīng)常這樣,我也會有所感染,每次出家門遇到鄰居們,我都會打招呼,起初會感到一些害羞和一點生疏,但逐漸地,鄰居間的熱情和溫暖讓我的招呼越來越自然。
我想這是因為經(jīng)常在一堵墻之間互送東西,經(jīng)常吃著一棵樹上的大棗,所以覺得特別親切吧!我想我需要好好保護這堵墻和這棵樹,讓它們永遠堅固、常青。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