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是自知之明
“認識你自己!”這是刻在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的箴言。這句話提醒世人要學會自我認知。然而,“知人者易,自知者難。”認識自己,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就像材料中的那頭鹿,在彌留之際,才恍然大悟:丑陋細弱的瘦腿,救了它;而美麗粗壯的大角,卻斷送了它的性命。對自身肉體的長短優(yōu)劣的認識尚且如此不易,更何況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正確認識呢?因此,我要說最難得的是自知之明。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呢?
首先,不要為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而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保持適度的謙卑,是必要的理智。《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不正是因為恃才放曠、無所顧忌而遭來殺身之禍嗎?才華是把雙刃劍,倚才賣弄,不知收斂鋒芒,受傷的往往是自己。因此,學會韜光養(yǎng)晦,學會守拙蓄勢,學會相機而動,才能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自我。
其次,不要為自己的缺點、短處而自怨自艾、萎靡不振。樹立堅定的自信,是必需的心態(tài)。史鐵生罹患殘疾,也曾有過迷惘;但在母親的關(guān)懷、鼓勵之下,以及自己的反復(fù)自省之后,他堅持筆耕,用心書寫人生,以真誠的文字建構(gòu)起了廣袤而豐富的精神家園,讓生命鍛造出鐵一樣的剛強與堅韌。他未因殘疾而庸庸碌碌、自甘沉淪,而以鐵一樣的意志譜寫了一曲飽滿昂揚的人生旋律!由此可見,若為自己的缺憾而自暴自棄,那最終踐踏的是生命的蔥蘢。
此外,要懂得求諸他人的批評。“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涵養(yǎng)寬闊的胸懷,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是達成正確的自我認知的必經(jīng)渠道。劉備謙于三顧茅廬,而求賢于野,才贏得了促成三分之勢的股肱之臣;唐太宗善于察納雅言,以激濁揚清,才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承平盛世。批評與自我批評一樣重要,虛懷若谷,從善如流,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倘若那只鹿在臨水自照之外,也能恭請他者對己見的正誤作出甄別、評判,或許他就不致于在關(guān)鍵時誤入歧途而成為獅子的美餐了。
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優(yōu)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在一定條件下是可能發(fā)生轉(zhuǎn)化的。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像材料中那只驕傲的鹿一樣,以靜止不變的眼光來看待自身的優(yōu)美與局限;而要以動態(tài)的辨證的眼光來度長絜短,衡優(yōu)量劣,學會長善救失,以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