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9-05 22:34:23
【例文1】
人生不能沒有慎獨
湖南新化一中 高星云
第一幕
時間: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地點:魯國郭門里
內(nèi)容概要: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美貌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沒發(fā)生非禮行為。
畫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夠堅守慎獨。深更半夜,面對楚楚動人的美女毫不動心,能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色欲,表現(xiàn)出讀書人的高尚人生修養(yǎng)。
第二幕
時間:宋朝
地點:子罕家中
內(nèi)容概要:宋國有個人給大夫子罕送來了一塊好玉,子罕卻不肯收。送玉者誤以為他嫌玉的質(zhì)地不好,急忙解釋它是塊經(jīng)玉匠斷定的寶玉。豈料子罕卻說:“我把不貪圖別人的財物當作‘寶’,而你把這塊寶玉當作‘寶’,如果你把它給了我,那么我們都喪失了自己的‘寶’。還是讓我們各自守住自己的‘寶’吧!”
畫外音:子罕“以不貪寶”,被譽為千古美談。他身居高位,卻能兩袖清風,面對價值連城的美玉,能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物欲,堅持操守,毫不動心,表現(xiàn)出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時間:元代戰(zhàn)亂的某個夏日
地點:大梨樹旁邊
內(nèi)容概要: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這時候有人就問他:“為什么你不摘梨呢?”許衡就說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隨便亂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這么亂,管它是誰的梨。”許衡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畫外音:“梨雖無主,我心有主”。言約意豐!它充分顯示了許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準則,不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都要時時牢記心中有主,不隨波逐流,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口欲,恪守慎獨。
第四幕
時間: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
地點:云南馬班郵路
內(nèi)容概要:一個普通的鄉(xiāng)村郵遞員,20年來一個人、一匹馬,走在一條路的艱苦而寂寞的郵路上。他冒著生命危險跋涉在人跡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來;口渴了,喝口泉水;肚餓了,吃點干糧;天雨了,躲進帳篷。馬馱人送,走村串戶。深山獨行53萬里。盡管生存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
畫外音:“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 “深山信使”王順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嚴寒,頂酷暑,行行重行行,嚴格要求自己,恪守慎獨,堪稱典范。 結束語:柳下惠坐懷不亂,宋子罕以不貪寶,許衡不食無主梨,王順友認真送信:同樣的慎獨,不一樣的表達。人間慎獨,時時處處閃光。
【簡評】
構思新穎,層次清晰地以四幕劇形式,概述了人生中時時處處應堅守慎獨,絕不可錯過,不然會遺憾終生,抓住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人與事,按照時間順序緊緊扣住話題,意義深遠。文章總體上是分——總的結構,而中間部分,采用內(nèi)容“概要+評價”的方式,十分新奇,足見作者對文章的把握。文章通體明亮,奪人眼球;古今結合,輻射性強。(高星云)
【例文2】
君子慎獨
湖南師大附中 張 喬
毛主席曾說:“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那么同樣的,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做一個君子不難,難的是獨處時也做君子。
“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道德修養(yǎng)。我國古代的賢者很早就明白:君子處世,所慎在獨。早在《禮記》中就有記載:“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歷覽前賢,歷史上道德彰顯之人莫不慎獨。圣人孔子,不僅在朝堂之上嚴遵“君君臣臣”之儀,在顛沛流離之途也堅守君子之禮,席不正不坐,語非禮不言。詩人屈原,雖身處濁世,慘遭罷黜流放,仍能“沐后彈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聲斷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令污者抱頭鼠竄,令美德彪炳千古,從而成為“君子慎獨”的最好注腳。
“君子慎獨”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誠實。一個人只有對自己誠實,方能對他人守信。《五元燈會》上曾載有這樣一則故事:由于戰(zhàn)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師答一偈子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好一個“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廣眾之下的君子是眾人的君子,只有獨處一室之時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獨,對自己誠實,就像是空谷中的幽蘭,即使無人知曉,也始終散發(fā)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獨”之人,徒然地欺騙著自己的良心,內(nèi)心最終會成為一間臭不可聞的鮑魚之肆!
“君子慎獨”還是一種對自己的審視。每當夜深人靜、獨處一室之時,當顏面億代未易的星圖高懸頭頂,你能夠因為無須顧及旁人而放縱身心嗎?不,燦爛的星空遙望著你,皎潔的月亮守望著你。隱隱地,有一種聲音,仿佛是靈魂對自己的拷問,在這獨處的靜謐里。君子慎獨,他的靈魂始終謹慎不茍。
當一輪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獨生的蘭花,冰清玉潔,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這獨處的正直中,他贏得了滿天星光。
【簡評】
中學生對“慎獨”一般不大容易寫好。本文能準確理解題意,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謀篇。主體部分從 “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道德修養(yǎng)”,“慎獨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誠實”,“慎獨是一種對自己的審視”展開論述,論述中事實論據(jù)的運用和對所用材料的理解準確到位。作文結構、材料雖不新穎,但顯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積淀。(高星云)
【滿分作文】
“慎獨”與“蓮”
湖北一考生
我一個人坐在花園中,靜靜看著塘中飽滿欲爆的蓮花,清風帶來夏日夕陽的暗香;ò潉樱凵奂夂盟粕倥姆廴,惹人憐愛……站起身來,走至塘邊,輕撫如紗誘人的瓣邊,我多想折下一枝,插在書房中,讓這香氣伴我左右!四下無人,僅有我與滿池蓮花,相對默默無言。
纖長指尖終還是滑下花脈,收于身側。慎獨啊,慎獨!我默念著這重似千鈞的至理之言,離開了花園,夕陽從身后進來,送我一條暗色影,伴我踏上歸途。
星空閃爍,月華流轉(zhuǎn),書桌前缺了一枝清蓮,卻并不讓人遺憾,我甚至任性地想,一池蓮花,是否會在深夜竊竊私語,悄悄回味著暮色四合之時,手指與瓣脈離開一瞬的韻味?
想著想著竟有幾分癡了,忽然又冒出幾分澀味:若換成別人,蓮的境遇又會是何般?
這也許就是自己才解得開的謎題罷。”慎獨”二字,在我咿呀學語之間,滿腹詩書的祖父便一遍又一遍地讓我記得,小時不明所以,卻是在此時此刻,暮色四合,才恍然大悟。確是至理名言,不枉人一生銘記。
獨處時,人心有些不似平常。似乎一切都可以松弛下來。平日里的善行善舉,行端言慎,又是幾分真心,幾分假意?這都市光怪陸離,世界變數(shù)無窮,又有誰能有通天徹地之曉,掐指一算,告訴你什么是該,什么不該?不知不覺中,生活也許已經(jīng)不由人反抗,在你臉上牽上一幅面紗,喜怒不由人!一副偽裝,讓人變成另一人,人生如戲,丐子將相,又有誰知那面紗下真面目?獨處時,一切都可以卸下,周身散發(fā)一切,只留下自己和自己,撫心低語。
或許你在人前滿腹經(jīng)綸,可自己卻明白,全是虛偽的裝飾;或許在人前善行屢屢,可自己卻明白,這樣非自私的本意……獨自一人,你如何對待自己?是無賴撒潑,還是喜怒無常,全然不似平日?
舉手投足間,泄露一個人如何與自己對話。對自己誠懇的人,是為人的最高褒賞,人獨自來這繁華世間,又獨自靜靜離去,修身自養(yǎng)比乞巧于人更值得去躬行,無人之時,一個眼神都能泄露最真實的自己,獨自走過斷柳,躬身而行透出你的溫良;獨自面對病狗,憐憫避開透出你的和善;獨自面向困難,安之若素地經(jīng)過,透出你的不卑不亢……
是所渴望“慎獨”!獨處時,用良善溫儉之心面對一顆赤子之心,這不經(jīng)意的舉動,泄露了你的真實與誠懇。
我面窗臨月,仿佛嗅到不遠處的蓮香,獨處時,如此清新美好的時光,絕不只有自己在體味,還有的,是自己的舉手投足之間,不經(jīng)意留下的氣質(zhì)與芬芳。
【簡評】全文充滿了一種文化氣息,“慎獨”是一種境界,顯現(xiàn)在舉手投足之間,與儒家追求的修身養(yǎng)性結合起來,文章有文化內(nèi)涵。“慎獨”與“蓮”結合,“慎獨”的內(nèi)涵變得更豐富,又飽含了審美所求?忌詢(nèi)心獨白的方式,結構全篇,穿插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親切感。在表述方式上,避免了正面議論的枯燥,既體現(xiàn)議論文的深沉,又有散文的靈動。(高星云)
“慎獨”有多少精神可以從來?
1
古代君子“慎獨”,從本質(zhì)上顯示了儒學的“內(nèi)圣”精神。也正所謂“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在修養(yǎng)過程中,“慎獨”之道就在于培養(yǎng)和強化人的自重、自愛、自律意識。一個人不能自重,便失去人格意義上的自愛,沒有自重、自愛,也就很難做到嚴格地自律。一般說來,在一個單位、一個團體乃至一個國家中,人群中自律意識的弱化,當其少數(shù)時,尚無礙事興人和的大局;當其人數(shù)劇增,尤其是管理層和骨干分子的人數(shù)達到相當數(shù)量時,便會正氣難揚、歪風漸長。古人尚知慎獨自律之重要,現(xiàn)代文明人更應好自為之。
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沖闖紅燈、亂人垃圾、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還相當普遍,而且成為某些人的頑疾。我想,最更本的辦法,還是要增強全體市民的公德意識,特別要提倡和學習在功德面前保持慎獨的精神。
佛家重視“慎獨”,也是儒家講修養(yǎng)的一種重要境界。個人獨處,他人不知,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做別人不知道;另一種是你只是有一種想法但沒有實施,別人更不會知道。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嚴格地按照道德規(guī)范去做,也就真正做到了“慎獨”。
獨自一人的時候,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能否保持正直,這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體現(xiàn)出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高低。每個人都有獨處的時候,人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會有邪念或者做自己知道不對從而在別人面前不敢做的事情。就是因為這一點,產(chǎn)生了許多罪惡,這是十分可怕的。獨處時,沒有外界的干擾,不會有人注視你,從而也就不會顧及面子問題;同時由于寂寞,思想便活躍起來,總要想些什么,一個有高尚品德和高度自律能力的人,能夠在享受寂寞的同時思考一些或者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然而,要真正做到“慎獨”并不是意見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為“獨”從而導致很多人不“慎”。既然沒有人看見,自己做什么別人也不會知道,那么我就可以放縱一下自己了。就是在一次次的不“慎”中,一個人的道德在滑坡,他的丑陋的一面在擴大,總有一天會滋生出罪惡。世間的誘惑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總是在人們孤獨的時候來襲,如果任人們抵抗不住,就有可能被拉下深淵。
“慎獨”應該是一種內(nèi)在的要求,人們只有把道德變成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要求,才能夠真正實踐“慎獨”。我們“慎獨”并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此時我們面對自己赤裸裸的靈魂,我們之所以在別人面前有些事情不敢做,是因為別人在自己心目中有一席之地。那么為什么在獨處的時候就敢做了呢?難道就真的是自己在自己心中都沒有一個高尚地位嗎?畢達哥拉斯說過:“無論是在別人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劣的事情-最要緊的是自尊。”是的,無論何時,都不要展現(xiàn)自己的丑陋,要隨時隨地要求自己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值得別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獨處時,享受一段寧靜而有意義的時光,這便是“慎獨”帶給我們的快樂。
2
一位哲人說過:“即使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做壞事,要學得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宋朝陸九淵說過“慎獨即不自欺”,意思是慎獨九是不自欺欺人。它是一種自我立法,是一種自我珍惜,是一種自我保護,是一種自我責任。
當今社會有多少這樣得例證呢?引用一個例子。
幾年前有一次在北京機場候機室里,看見一位婦女在一塊布上繡花。金線銀線,針起針落,布長時間,一朵漂亮得小花繡成了。接著,她從包包里取出一把小剪刀,修剪露在外面得一些小線頭。令我驚訝得是,她沒有讓這芝麻粒大得線頭線腦掉在地上(其實掉在地上,一般肉眼也不會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也不會發(fā)現(xiàn)她調(diào)了線頭),而是把它們反放在一個火柴盒大小得口袋里,不慎掉下得線頭,也將其一一拾起。這也許就是“慎獨”吧。
然而如今我們社會中“不拘小節(jié)”,美其名曰“做大事不拘小節(jié)”的人是太多,亂丟垃圾,亂放自行車,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等很多,公益性得廣告被莫名得撕掉,公廁墻壁上被亂寫亂畫,滿大街得所謂辦證得號碼,包括墻上,柱子以及街面上都有,還有就是公共產(chǎn)品莫名得被毀壞。以及網(wǎng)上得一些不正當?shù)镁W(wǎng)站發(fā)布得一些消息。QQ得陌生人之間得一些無聊得信息,還有在網(wǎng)上出現(xiàn)得一些惡搞消息和圖片。這些都是在缺乏必要得自律情況下得一種心態(tài)。
有多少“慎獨”我們可以再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也許是防微杜漸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