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1-12 18:36:56
河床斷面并不整齊,靠近左岸處有巖石突出,頗類龍頭,水量遍匯于此,為巖頭析裂,分崩而下,譬之龍涎,特過猛烈。斷床之下及左側(cè)巖岸均洼入成一大巖穴,儼如整個河流乃一宏大爬蟲,張其巨口。口中亂石如齒,沿繞齒床,可潛過水簾渡至彼岸,苔多石滑,真如在活物口中潛行,稍一不慎,便至失足。
右岸頗多亂草,受水氣潤澤,特為滋榮。巖頭有清代及南宋人題壁。喜歡訪古的人,僅這南宋人的題壁,或許已足誘發(fā)游興的吧。
我們的一群,在午前十時左右,也走到了這兒。在我要算是第五次的來游了。雖久雨新晴,但雨量不多,因而水量也不甚大,在水簾后潛渡時遂無多大險厄。是抗戰(zhàn)的恩惠,使人們在賴家橋的附近住上了四個夏天和秋天,而旬線年都要來游一次,去年還是來過兩次的;可每次來都感覺著和新的一樣。
我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便看到清代的一位翰林李為棟所做的《飛雪崖賦》,賦文相當綺麗,是他的學生們所代題代刊的在巖壁上的,上石的時期是乾隆五年。當年曾經(jīng)有一書院在這側(cè)近,現(xiàn)在是連廢址都不可考了。李翰林掌教于此,對這飛雪崖極為心醉。賦文過長,字有殘泐,賦著有序,其文云:
崖去渝郡六十里,相傳太白、東坡皆題詩崖間,風雨殘蝕,泯然無存。明巡按詹朝用,閣部王公飛熊,里中人也。鑿九曲池,修九層閣,極一時之盛游。而披讀殘碣,無一留題。……
的確,九曲池的遺跡是還存在,就在那河床上層的正中,在斷折處與高灘橋這間,其開頗類亞字而較復雜。周圍有礎穴殘存,大約就是九層閣的遺址吧。
但謂“披讀殘碣,無一留題”,卻是出人意外。就在那《飛雪崖賦》的更上一層,我在第二次去游覽的時候,已就發(fā)現(xiàn)了兩則南宋人的留題。一題“淳熙八年正月□七日”,署名處有“李沂”字樣。這一則的右下隅新近修一觀音龕,善男善女們的捐款題名把巖石剜去了一大半,遂使全文不能屬讀,但殘文里面有“風水流觴”
及“西南夷侵邊”字樣,則上層河床的亞字形九曲池,是不是明人所鑿,便成問題了。另一則,文亦殘泐,然其大半以上尚能屬讀:
。w)雪崖自二馮而后,未有名勝之(游),(蜀)難以來,罕修禊事之典。
。ù髱洠┯喙(zhèn)壓蜀之九年,歲淳祜幸亥,太(平)有象,民物熙然。燈前三日,何東叔,(季)和,候彥正,會親朋,集少長,而游(其)下。酒酣筆縱,摩崖大書,以識歲月。……
…………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