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6-10-24 10:05:05
2.真實,就是要切合環(huán)境。
作品中的任何一個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時代、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必須與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那個環(huán)境相吻合。上面那個老太太送舊皇歷的時代是文化大革命的時代,那是一個書荒的時代,一個普通農(nóng)家的孤寡老人又何來《昭明文選》?因此,細節(jié)的描寫絕不能違背作品所表現(xiàn)的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這使我想起了著名作家賈平凹早期所寫的一部中篇小說《冰炭》,這是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個勞改農(nóng)場生活的小說,其中一個犯人吃肉的細節(jié)令人讀后久久不能忘懷。作者這樣寫道:
犯人們將碗伸過來,眼睜睜看打飯人先用筷子夾了三片肉來,再用小勺舀了半碗油湯,便雙手高捧,有性急的轉身一剎那間,那肉湯一口吞了肚。要穿穿皮襖,不穿就赤凈身子,他們講究最痛快的享受,雖然這種享受時間非常短暫。有的則不同了,他們先是久久地端著,讓過飽眼福,然后湊近鼻子,讓嗅覺器官盡情享受,然后才那么小心地夾起一片肉來,在嘴里放了一會,吸著,舔著,夾過來,肉還是完整的,再高高舉著,對著太陽看肉的黃的紅的白的顏色。如此反復數(shù)遍,方才在一片的邊沿輕輕咬下一點,慢慢讓其嚼動,嚼著嚼著,并不見咽,但口里卻什么也沒有了。而余下的兩片完整的肉和一片不完整的肉就是那么連續(xù)吃過十五天。
這幅“吃肉圖”把人對肉的渴望和珍惜之情寫絕了。但是,如果這個故事不是發(fā)生在國民經(jīng)濟到了即將崩潰邊緣的文化大革命末期(那時普通人很難吃到肉,何況犯人呢?);如果這個故事中的犯人們不是三片(而不是三塊)肉能吃上十五天,那讀者是不會相信“吃肉圖”中的饞相的。由此可見,離開了特定的時代和環(huán)境,任何絕妙的細節(jié)也會失去其藝術的魅力。
3.真實,就是要切合生活。
要保證細節(jié)的真實,還要熟悉生活,目光敏銳地觀察生活。否則,就會在我們的筆下出現(xiàn)違背生活常識的錯誤。
武松打虎,這是千古傳頌、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但是有人指出,武松打虎也有失真之處。著名文學評論家夏曾佑先生在他的《小說原理》一書中就作了這樣的批評:
武松打虎,以一手按虎之頭于地,一手握拳擊殺之。夫虎為食肉動物,腰長而軟,若人力按其頭,彼之四爪均可上攫,與牛不同也。若不信,可以一貓為虎之代表,以武松打虎之方法打之,則其事之能不能自見矣。
若如夏先生所說,這個故事就永遠留下了不可彌補的缺憾。難怪古人為了畫老虎,在深山老林樹上搭棚,日夜觀察老虎的出沒動靜;有人為了畫牛,就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觀牛”,從而看出牛與牛之間的細微差別。有此察微辨細的精神,所描寫的細節(jié),才不會違背生活的常理。
其實,在現(xiàn)代有些作家的文學作品中,也不乏失真的細節(jié)。著名作家黃秋耘在《談談細節(jié)的真實》中就舉了這樣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