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來源 2009-09-10 11:21:16
成功的第二步:嘗試新的領域、發(fā)掘你的興趣
為了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fā)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nèi)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jīng)不是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的,你將會從此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著資質(zhì)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我不贊同每個學生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yè),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說的“自覺”),并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發(fā)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看出他對軟件技術的興趣和激情。1977年,因為對軟件的熱愛,比爾·蓋茨放棄了數(shù)學專業(yè)。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xù)讀數(shù)學,并成為數(shù)學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潛力將被壓抑到什么程度嗎?2002年,比爾·蓋茨在領導微軟25年后,卻又毅然把首席執(zhí)行官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愛的工作——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專注于軟件技術的創(chuàng)新。雖然比爾·蓋茨曾是一個出色的首席執(zhí)行官,但當他改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后,他對公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樂了,這也鼓舞了所有員工的士氣。
比爾·蓋茨的好朋友,美國最優(yōu)秀的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也同樣認可激情的重要性。當學生請他指示方向時,他總這么回答:“我和你沒有什么差別。如果你一定要找一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愛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給你忠告,這是我能給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爾·蓋茨和華倫·巴菲特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他們熱愛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們的名利是他們的理想和激情帶來的。美國一所著名的經(jīng)管學院曾做過一個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在入學時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擁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學時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它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也只在中游。但我愛上了計算機,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重視。終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已經(jīng)修成的學分,轉(zhuǎn)入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名的計算機系。我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當時也有朋友對我說,改變專業(yè)會付出很多代價,但我對他們說,做一個沒有激情的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奮,我對自己承諾,大學后三年每一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國某個小鎮(zhèn)上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即便如此,我對職業(yè)的激情還遠不能和我父親相比。我從小一直以為父親是個不茍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見到父親最喜愛的兩個學生(他們現(xiàn)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親是多么熱愛他的工作。他的學生告訴我:“李老師見到我們總是眉開眼笑,他為了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學科,常在我們最喜歡的餐館討論。他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親是在70歲高齡,經(jīng)過從軍、從政、寫作等職業(yè)后才找到了他的最愛——教學。他過世后,學生在他抽屜里找到他勉勵自己的兩句話:“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那么,如何尋找興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為自己做得好就認為那是你的興趣所在。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你可以問自己:對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復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過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你滿足?你是否由衷地從心里(而不只是從腦海里)喜愛它?你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當你這樣問自己時,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和朋友的影響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確回答上述問題,那你就是幸運的,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在大學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我只有一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nèi)基·梅隆的博士班時,學校有一個機制,允許學生挑老師。在第一個月里,每個老師都使盡全身解數(shù)吸引學生。正因為有了這個機制,我才幸運地碰到了我的恩師瑞迪教授,選擇了我的博士題目“語音識別”。雖然并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yè)、課題和老師,然后從中挑選你的興趣。你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我的同事張亞勤曾經(jīng)說:“那些敢于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希望各位同學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