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中考網(wǎng) 2006-12-05 14:27:34
目前,在一些中小學校,校長和老師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后本應該得到應有的訓誡,可是,不準體罰、變相體罰和語罰學生,又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他們不能觸及的“高壓線”――體罰。那么,如何能既教育了學生又不傷害他們的心靈?
“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管”
某初中課堂上,老師讓同學把書拿出來,一個男生就是不拿,老師問其原因,他回答得非常干脆:“我就是不愛上你的課。”
老師在尷尬、氣憤和無奈之余,只得找其家長……
無獨有偶。某初中二年級一學生在集體下樓梯時踢了前面女生一腳,恰巧被路過的老師發(fā)現(xiàn),便把他叫到辦公室,嚴厲批評了他。老師臨時有事出去了幾分鐘,讓其自己反省,沒想到學生隨后就給紀檢部門打了電話,稱他正在被老師體罰。
很多老師反映,學校里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反正老師不能把我怎么樣”的思想在一部分孩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管”是老師們的共識。一位初中校長介紹,對學生的處分每學期都有,最嚴厲的就是記過處分,但威懾作用不大,學校也不愿意把對學生的處分放進檔案;而找家長則會造成師生間更深的隔閡,屬下下之策的無奈之舉。
對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
在不使用體罰的前提下教育好學生其實是對教育者提出的更高要求。體罰和語罰學生百害而無一利,即便暫時糾正了學生的錯誤做法和不良行為,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師是嚴厲的,更應是寬容的,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特點、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用表揚和激勵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的不良習慣。
一位初中校長說過,鼓勵一個人要比打罵一個人的教育效果好得多,不準體罰學生是教育的進步,也對教師的基本功發(fā)出挑戰(zhàn)。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業(yè)務過硬,用博學和愛心贏得學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家長們又是怎么認為的呢?在某事業(yè)單位工作的金女士是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她的兒子偶爾被老師懲罰打掃班級。她認為,體罰的確不應該,但必要的懲罰還是應該有的,只要老師采取的手段得當、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且一視同仁,家長是可以接受的。
探索有效途徑
如何使用批評并控制在學生能接受的范圍內,體現(xiàn)了一個老師能力的高下,但業(yè)內人士認為,老師的水平和能力畢竟不能整齊劃一,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是最重要的。
教育離不開批評,但怎么做需要教育工作者開動腦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